发布于: 2013/6/1 16:17:15 来源:中国百科网 浏览量:1203 次
一、印机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目前,我国拥有各种规模的印机制造企业数以百计。据统计,1999年国内69家主要的印刷机械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4亿元,较1998年同比增长4.4%;实现销售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利税4亿元,同比增长3.3%;利润总额完成2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销售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比1998年下降3.4%和2.7%。这其中,23家骨干印机生产企业仍居主导地位,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的70%,工业销售产值占71.7%,产品销售收入占73.8%,利润总额占83.7%。 1999年度,印机制造行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名列前茅的企业包括威海滨田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景德镇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亚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上海高斯印刷设备有限公司、重庆第二印刷机械厂、上海申威达机械有限公司、温州印刷机械厂、营口冠华胶印机有限公司、河北包装印刷机械厂、河南舞阳印机有限公司等;北人集团、上海高斯印刷设备有限公司、景德镇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申威达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昌升集团公司、上海亚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陕西印刷机器厂、营口冠华胶印机有限公司、河南舞阳印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值达到1亿元。与此同时,69家主要企业中也有23家亏损,占33.3%,亏损总额为6832.1万元;23家骨干企业中,4家亏损,占17.4%,亏损总额3512万元。 1999年,全国共生产单张纸胶印机10878台,较1998年同比增长5.9%。其中,全张幅面的38台,同比下降36.7%;对开幅面的2812台,同比下降22.1%;4开幅面的2227台,同比增长42.6%;8开幅面的5801台,同比增长15.1%。1999年,卷筒纸胶印机生产226台,同比增长9.65%。 从以上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国产印机产品的生产、销售呈增长的趋势。另据有关统计,同期进口设备的数量也有较大增加,这表明国内印刷机械市场正处在增长阶段。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近年国内印机企业的增长势头有所减缓。1998年,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印刷设备中,国产印机约占47.4%,到1999年下降为34.3%。若考虑到设备进口统计不全等因素,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印刷设备中,国产印机只占约40%。 2.印刷机械出口量下降。1999年,虽然小胶印机出口打破零的纪录,其它胶印机出口也略有增长,但凹印机、丝网印刷机的出口量合计却下降了27.4%。今后,国内的印机生产企业,特别是小胶印机生产企业和水平较高的印后加工设备生产企业,应该重点研究出口策略,重点解决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为扩大出口创造条件。 3.国内印机生产企业应在产品开发方面继续加大力度,重点开发中型印报机、各种幅面的多色胶印机、高精度纸张凹印机、高速胶订联动线等。在无轴技术、无水胶印技术、CTP技术等新技术的研发方面应加大投入。在企业自身研发力量不足时,印机生产企业应该加强横向联系,主动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开发。 4.统计数据表明,印机行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处于前列的大多是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发展明显落后,部分企业已处在亏损的边缘。今年,国内印机生产企业的转制步伐加快,许多企业通过转制变成了民营企业或以民营成分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面对来自多方的压力,应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争取为我国印刷业发展再立新功。 二、印刷机械企业的改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方式已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政策管理,并提出了“抓大放小”的原则。国家政策的改变,有利于印机生产企业进行所有制改造。许多印机生产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改造,建立健全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善了内部管理,增强了发展活力,从而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上海是我国主要的印刷机械生产基地。1999年3月,上海上菱电气集团出资2.8亿元收购了上海印刷包装机械总公司所属的上海高斯印刷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申威达机械有限公司、上海亚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第三印刷机械分公司、上海纸箱机械分公司、上海包装机械分公司等优质资产,组建了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并计划投资9877万元对其进行技术改造。1999年,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销售额达到7.3亿元,预计2O00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通过近1年的良好运行,上海电气集团所属的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在印机制造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居印机行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第一位的企业。 与此同时,陕西印刷机器厂、哈尔滨市印刷机械厂、湖南印刷机器厂、太行印刷机械厂等企业也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和债务,先后转制成为有限公司;而威海印刷机械厂、河北玉田北人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北方北人辊业有限公司、上海华阳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更是彻底转为民营企业。 通过转制,企业既能减轻负担,又可以多渠道融入资金,这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99年,不少企业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通过引入新的管理模式,解决了一些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例如,为解决科技人才流失问题,北人集团公司出台了针对科技人员的新的工资制度,并选派科技骨干进行进修培训。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不但稳定了科技队伍,更重要的是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北人集团先后推出了对开4色单张纸胶印机、商业卷筒纸胶印机、报纸扩版用机组式卷筒纸印刷机、柔版印刷机等产品,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印机制造发达国家90年初的水平,缩短了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的差距,这正是分配制度改革产生的成效。 营口冠华胶印机有限公司转为民营企业后,通过内部机构改革实现减员增效,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活力,企业进入了良性循环。由于成本大幅度下降,他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加强。目前,该企业占据了国内8开小胶印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并实现了产品对北美、欧洲市场的批量出口。在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方面,他们也是名列前茅。 由陕西印刷机器厂改制成立的陕西印刷机器有限公司,重新确定了产品定位。他们通过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科研体制,结合多年生产凹印机的丰富经验,开发设计出高档机组式凹印机和瓦楞纸印刷开槽机,有效遏制了凹印机进口的强劲势头,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景德镇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4开胶印机生产的龙头企业。他们依靠“七年磨一剑”的奋斗精神,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就了优良的胶印机品牌形象。通过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加工手段、严格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他们的市场越搞越大,产量和效益飞速增长。1999年在印机行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排序中,他们位居第三,是业内经济运行质量最好的企业之一。 这4家企业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是有适销对路的产品,二是有年轻有为的科技队伍,三是有发挥科技人员创造性的政策。尽管企业体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进入2000年后,印刷机械企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增加。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不少企业纷纷效仿已经改制的成功企业,进行了机制改革。 今年3月,成功运作五年多的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与上海印刷包装机械总公司合并,上海的印刷设备制造业由此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决策规划。 今年5月,北人集团公司也对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一批年轻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在完善内部管理和资本运营方面,一方面,北人集团通过上市的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人民币,收购集团公司所属的第四印刷机械厂,这不仅实现了北人集团主业的统一管理,也为北人股份今后的增资配股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北人对集团公司内的不良资产和松散型小企业,逐步实现了合并或剥离。 与此同时,企业改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从去年底至今,印机制造行业又有威海印刷机械厂、河北玉印集团公司、潍坊华光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景德镇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实施了股份制改造。
|
上一条:国内印机行业发展展望
下一条:由欧美印后看中国 印后是中国印刷的最终出口 |